平凡,卻極不平常。細微,卻尤其珍貴。這段時間,嘉定鎮(zhèn)街道銀杏社區(qū)居民王堅在參加志愿服務時,用照片、文字記錄小區(qū)防控管理中的點點滴滴,心思細膩,打動人心。
2歲女兒的守望:已經一個多月了,爸爸去哪兒了?
天空下著蒙蒙細雨,堂風夾雜著潮潮的濕氣,讓人感覺到有些許寒意。一個小女孩和她媽媽站在門崗一旁,只見她掰弄著稚嫩的小手指,眼睛直直地望著前方,好像在等待什么。
來了!一輛汽車開過來,打著雙閃緩緩地靠邊停了下來。車內走出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。他朝著門崗方向,用力地揮手示意。小女孩面對著這個戴著口罩的男人,遲疑了一下,馬上認出這是自己的爸爸。她雙手展開,用力朝爸爸招手。這位父親穿著一件工作馬甲,看出來也是身在戰(zhàn)疫一線。在繁忙的工作間隙,他抽空給家人送補給物資。他很趕時間,只見他快速地打開行李箱蓋,從車上卸下生活用品,叮囑在門崗欄桿內的妻子要注意安全護欄,多給孩子補充營養(yǎng)。
因為防疫要求,他無法擁抱近在咫尺的妻子和女兒,只能大聲地向妻子和孩子告別:“寶寶,在家聽媽媽的話,爸爸很快就會回家?!毙∨⒑芏拢p輕點點頭。
此時,手機鈴聲頻頻響起,似乎在預示著新的工作任務。細雨打濕了女孩父親的眼鏡,他顧不得取下來擦一擦,轉身回到車內。車子調頭,徑直向著前方駛去,漸行漸遠……
移動的“行軍床”:貨車司機的車廂一角
當送貨的張姓司機打開貨車車廂的那一刻,映入眼簾的除了滿滿一車團購物資外,車廂角落還堆放著一床被褥和枕頭,可能是用久了,枕頭上有些許油亮。
卸完一車貨,張師傅擦了擦脖頸的汗,稍顯無奈:“都在車上睡了40多天了,希望快點恢復正常生活!”在這個特殊時期,多虧了這些保供人員,正是他們起早摸黑,用自己的汗水辛勤勞動,為保障民生做出自己的貢獻。他們是微光,點亮了這座城市。
較美男團守護“嘉”園:戰(zhàn)疫中的快遞小編
疫情下的快遞小編,來自天南地北,操著各地方言。他們風里來雨里去,承擔著特殊時期城市快捷運力的“接力棒”。大太陽底下的灼曬,早已將原本清純的臉頰曬成了古銅色;每晚送完較后一單,才感到饑腸轆轆,九轉回腸里還未充填食物。
他們靠著自己的雙手,賺著每一筆辛苦錢,值得尊敬。也請給他們多一些寬容和理解。致敬,滬上頂級男團!
每天“朝五晚十”:社區(qū)干部扛起千鈞重擔
“有她在,我們放心!”連日來,說起銀杏社區(qū)黨總支副書記楊妍萍,不少居民紛紛豎起了“大拇指”。
從3月7日以來,這位社區(qū)干部已經在金地小區(qū),連續(xù)奮戰(zhàn)至今。每天朝五晚十,超負荷連軸轉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,社區(qū)防線必須守住。然而,居委社工和協(xié)管員加起來也只有10個人。但正是他們,扛起了重擔,在社區(qū)和居民間架起了一座“連心橋”。
前期,為了做好居民保供,小楊書記主動聯(lián)系淘鮮達、大潤發(fā)團購鏈接,第一時間建立金地團購運貨點。
封控時間長了,居民們需要心理輔導。小楊也成了較忙的話務員和“心靈雞湯”投喂員,每天的手機打到發(fā)燙。除了組織日??乖詼y、核酸篩查之外,還要接聽來自不同樓道業(yè)主的訴求,解答配藥、就醫(yī)、復工證明、返家手續(xù)等等困惑,為居民緩解焦慮情緒。
她想對居民說:“我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!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,感恩每一個人的付出!”
好管家阿龍:物業(yè)管家為小區(qū)居民排憂解難
“喂,是阿龍嗎?燒夜飯煤氣沒了,能幫忙充煤氣嗎?”“好的,馬上到!”阿龍騎上電瓶車朝著居民樓棟疾速駛去?!皝?,我?guī)湍愠浔?!”阿龍顧不得擦汗,幫居民插卡充入天然氣表。隨即打開了煤氣灶開關,只見藍色的火苗徐徐躥動,居民老張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意。
阿龍是安平文山人,壯族,年來滬打工,至今在金地小區(qū)工作已超過10年,現(xiàn)在是金地小區(qū)的物業(yè)管家。疫情期間,管家可不好當。解決居民的急事難事成了阿龍每天的規(guī)定動作。阿龍騎著電動車,每天穿梭在小區(qū)里,難以想象他一天至少要跑30公里。除了指導保安保潔做好每個樓道的消殺以外,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業(yè)主,阿龍還幫忙線上買菜并親自送菜上門。有問題,就找管家阿龍,已成為老年人的口頭禪。
阿龍說:特殊時期,為小區(qū)居民排憂解難是我的職責。如同管家承諾:26度管家服務,恰到好處的舒適。阿龍正是用實際行動,實踐守護業(yè)主責任。
作者:薄小波
來源: 文匯
本文由專業(yè)的 基坑護欄廠家"正辰公司"發(fā)布,若轉載請注明出處